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

賴幸媛:ECFA化惡水為發展動力


(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4日專電)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今天在華府表示,馬英九總統推動的兩岸政策已在過去充滿對抗和險峻的海峽惡水(trouble water)上建起大橋,將兩岸緊張情勢轉化為國家發展動力。



  正在華府訪問的賴幸媛,今天應邀在華府智庫「美國企業研究所」(AEI)發表演說時,作了以上表示。

  賴幸媛是在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後,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華民國主管兩岸事務最高層官員。

  賴幸媛告訴美國智庫專家,台灣是在秉持「對等、尊嚴」,以及「以台灣為主,對人民有利」的原則下,與大陸協商簽署協議,因此獲得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。

  根據學術單位最新民調,高達79.3%的台灣民眾支持兩岸協商制度化;73.1%對兩岸這次簽署「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」表示滿意;61.1%對兩岸簽署ECFA表示滿意。

賴幸媛說,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也受到國際肯定,包括美國、日本、歐洲聯盟、德國、法國、新加坡、紐西蘭、泰國等國家,及世界貿易組織(WTO)秘書長拉米(Pascal Lamy),都對兩岸簽署ECFA表示歡迎。

  賴幸媛強調,兩岸簽署ECFA,不但將使兩岸經貿制度化,而且將更進一步促使台灣經濟全球化。

她說,從區域經濟整合的大趨勢來看,在2020年之前,亞洲地區很可能建立廣泛的自由貿易區。ECFA是一個開始,台灣經濟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,並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中,不被邊緣化,且繼續在全球生產鏈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賴幸媛特別對美國朋友強調,這樣的發展趨勢,對美國企業在亞洲的投資佈局是一大助益。

對於有人擔心兩岸簽署ECFA,會對台灣部份本土產業造成衝擊,賴幸媛說,從談判伊始,台灣便注意到兩岸經濟規模懸殊的事實,因此在協議時,堅持將「考量雙方經濟條件」文字放入序言,以確保台灣較敏感性的弱勢產業不會受到嚴重衝擊。

她說,從早期收穫清單中可以看出,台灣獲利比中國大陸多,大陸的降稅項數是台灣降稅項數的2倍;這些降稅項目出口到對方的金額,台灣是大陸的4.8倍,正好反映目前兩岸貿易的現實狀況,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總金額是大陸出口到台灣總金額的4倍。

她說,因此,上述的比例,絕不是中國大陸「讓利」的結果,而是依循貿易比例原則的談判結果。

  賴幸媛也對美國學者專家指出,由於美國等盟友的支持,讓台灣面對中國大陸,仍然屹立不搖。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,世界各國需要台灣此一關鍵樞紐,而台灣也需要國際友邦的支持,以便能持續發揮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力。

  她說,台灣多次要求美國應持續並強化對台軍售,而且主張美國不該與中國大陸協商對台軍售議題,目的是希望厚實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,這樣台灣才能更有信心與條件和中國大陸交流與協商。

賴幸媛也呼籲大陸當局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,應改變思維。她說,目前大陸仍持續對台軍事部署,而且也不放棄武力對台的政策與法律,這將妨礙兩岸的正常發展。

  賴幸媛說,大陸必須改變思維,調整政策,未來兩岸才能建立完全的互信,並達到真正的和平。990804

文章來源: 中央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